在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技术日渐融合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自主创新吗?或许有人认为,国外有现成的先进技术,我们拿来用就可以了。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们就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会永远受制于人。我国每生产一台DVD都要向跨国巨头缴纳巨额专利使用费的惨痛教训就是生动的例子。
那么,自主研发是否就意味着要一切从零开始呢?事实上,在这个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任何生产或者研发都不会从ABC做起,都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减少研发过程中所走的弯路。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崛起,就是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了模仿是发展民族企业初期行之有效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进行过模仿,而在于能否形成“自我造血”的功能。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停止模仿国外先进技术,而是如何创造性地模仿,是在模仿之后如何迅速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并尽快实现自主创新。
说到底,模仿绝不是简单的抄袭和照搬,模仿只是自主创新的前提,而自主创新才是模仿的目的。
创新并无捷径可寻,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由于我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创新的风险、成本和环境困难,很多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能创新。此时,企业掌舵人的思维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只有真正有眼光、有志向的企业,只有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够真正推动科技创新。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超越。立足于简单模仿的企业是没有长久竞争力的,我国企业尽快吸收借鉴并掌握国外企业先进的研发技术和手段,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20世纪还只是一个模仿和学习的年代,那么,21世纪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创新的时代。企业只有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拥有了自主品牌,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才能真正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国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报道详见第五至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