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厂务贵在“公改厂误”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34

 

  在厂务公开活动中,许多经营者本着“不护短”的精神,自我曝光,公开亮丑,针对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失误,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及时纠正措施或方法向干部职工公开,广纳众言,进而使大家看到了“公改厂误”的诚意,看到了公开厂务是真开门、动真格的一次“日晒雨淋”。

  但也不难发现,有些单位的厂务公开却变成了“空头支票”,往往在公开厂务时轰轰烈烈,而“锅盖”揭开后,便销声匿迹了——没有定期“改误”的结果,让职工群众还是两眼一抹黑,造成监督无的放矢。还有的仅仅满足于“厂误”一“公”了之,问题找出来了却“冷藏”着,不从具体行动上抓“改误”的落实,或行动迟缓、或以表面化的形式作搪塞,敷衍行事。最终“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事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这种表里不一的公开说到底只能是“作秀”而已。

  笔者认为,公开“厂误”固然难能可贵,但这样做毕竟不是厂务公开的真正目的,更不是自我完善的终结,比公开厂务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误”。只有在公开厂务时,拉下架子,丢下包袱,根据已查找出的问题,尽快整改并付诸行动,认认真真地拿出整改方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彻底“改误”才行。事实上,要做到每项工作都毫无差错是不现实的,但有错即改才是真君子。只有通过改“误”,才能赢得大家的谅解和信赖,才能拉近干部与职工之间的距离。

  由此说来,公开厂务贵在“公改厂误”,护疼怕痒的人、下不了痛改前非决心的人是改不了“误”的。要从根本上“改误”,对不少人来说恐怕免不了要有“割肉”之痛的勇气才行。只有痛定思痛,横下心来,才能改得了“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有些“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时一刻能改掉的。有道是:“一朝得病,终身吃药。”有的“误”即使一时改了,以后还可能“旧病”复发,就像久治难愈的“牛皮癣”,不彻底“根治”,发展下去就能成为“顽症”。

  所以,要使厂务公开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坚持长期或终身改“误”。笔者建议那些经常开展厂务公开的单位不妨多来些“回头看”,其目的就是看看“公改厂误”的“误”究竟改了多少,还有哪些“误”没有改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还一个“货真价实”的厂务公开,完善一个经营者诚信自我的良好形象。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