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闽商 渴望联合做大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638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天津闽商从赤手空拳到拥有千万资产。近日,闽商发起成立天津市福建商会的曲折历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个新组织的诞生是基于一个旧组织的消亡,这个过程折射出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闽商在经营理念上所发生的质的飞跃。

  天津市政协港澳委员、香港金雄集团董事长、原天津市福建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阮志雄亲身经历了天津市福建商会成立的全过程。日前,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我们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经促会成明日黄花

  福建人历来有外出创业的传统。据天津市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津的福建人达到10万人左右。福建人有个特点:大小都要做老板而不做打工仔,即使是开个夫妻店卖茶叶也要独立经营。

  从白手起家到经营上规模,天津闽商在陶瓷、阀门、木材、石材等行业渐渐占据了垄断地位,同时经营民营医院的闽商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一些闽商往往从零售、代理开始,在掘到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办市场、办工厂。他们租用大工厂的厂房,改造后出租。靠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使福建人越聚越多。天津先后涌现了一批规模空前的陶瓷城、木材城、阀门一条街以及茶叶城、家具城等。据统计,仅天津某陶瓷城,其年销售额已达20亿元,拥有3000多个商铺,一个门面一个老板,全部是福建人。

  随着在津闽商的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经济纠纷。当经济利益受到冲击时,闽商纷纷找到福建省政府驻天津办事处。而作为政府办事机构的办事处并未被赋予维权的职能。由此,办事处想到:不如组织起众多福建人,一来联络乡情,二来沟通信息、牵线搭桥、内部信息互通有无,为大家排忧解难,维护在津闽商的合法权益。

  1998年在福建省驻天津办事处的组织协调下,天津市福建经济发展促进会成立。当时拥有会员260多人。许多加入这个协会的闽籍人士很高兴有了这个“家”,因此,成立之初大家非常热情踊跃。

  但是,由于经济促进会是由政府部门兼管,而单靠政府部门以会养会,协调解决大量烦杂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促进会日渐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

  经济促进会的没落并不是说闽商不需要这样一个组织。相反,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闽商渴望有一个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协会与企业一样也需要经营。

  天津福建商会应运而生

  2003年,部分天津闽商倡议单独成立一个协会,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作为天津市政协委员的阮志雄找到了天津市市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2004年2月召开的天津市政协会议上,戴相龙市长与政协委员座谈,阮志雄拿出了专门的提案,他认为:商会是个很好的民间组织,由企业家组成。用商会来以商引商,比政府招商还要有力度。政府的职能是创造软硬环境,但这个环境的好与坏由政府来说其可信度不一定比商家高。因为商家是亲身经历的,老乡信老乡。朋友引资、老乡引资比政府的亲和力要强。戴市长当即表示:“这样的商会应该办。”

  天津市福建经济发展促进会的存在,使新倡议成立的天津市福建商会按照民政部门规定不被批准。但倡议成立商会的天津闽商认为:经济促进会只是一个同乡联谊会,而商会多是商界精英,商会是在搭建一个平台,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同乡企业家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共享。大家追求共同发展壮大,一个十几亿元的项目,单靠一个企业也许没有能力去做,但众多企业合力,会很好地完成一个大项目。大家是二次创业,经营上可以更上一层楼。商会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与促进会有本质上的不同。

  从2003年5月至今,由民间自动发起的天津市福建商会已经召开了30多次会议,每次都有规范的会议纪要。由于会员分布于各行各业,彼此不熟悉,商会就每周组织一次参观活动,走访会员企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不少闽商在这些活动中强强联合搞起了经营:共同建市场、共同开发房地产等等。

  2004年12月5日,天津福建经济发展促进会到了换届的时刻,在津闽商召开了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一致举手表决通过,将经济促进会更名为天津市福建商会。大家推举阮志雄担任会长。

  阮志雄认为:既然天津福建商会是经济促进会的延伸,就必须改变当初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过去是想会员少而精,由有实力、有热心的企业家组成,有别于促进会。现在,他们制定了两个目标:会员不少于200人,第一期会费不低于100万元。必须将商会办出影响力,成为一个办实事的组织。阮志雄说:“商会办好了第一个得益的应该是政府。因为商家越多,税收也越多。政府发展经济靠的就是税收。同时商会也是政府招商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这是政府转变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经过多年的拼搏,天津闽商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以后,渴望提高层次,扩大企业规模或跨行业发展,并希望回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希望通过参政议政了解更多的事情。

  天津历来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在这里,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津的外籍商人中,以浙商为最多,达十几万人,而位居第二的就是闽商,有10万人。在采访的最后,我们请阮志雄总结一下闽商的特点,他说:“闽商有外出创业的传统,同时吃苦耐劳,事业上好强、好攀比。他们的市场敏锐度很高。全国各地闽商都会涉足。他们往往拼命地要去发财,认为发财就是出人头地。好面子的特点使他们想光宗耀祖。爱国爱乡之心又使闽商将回馈乡里作为他们的志趣所在。”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