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东部的怀抱中,渔庄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而今却以它独特的韵味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成为了江南水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转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坚定不移的实施。
碧水绕村,古韵今风并蓄
步入渔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画卷:碧水悠悠环绕着村庄,粉墙黛瓦间透出古朴的气息,古树与小桥相映成趣,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面,走进村庄深处,你会发现这里同样充满了现代气息。高标准农田连片展开,生态农业与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渔庄大米、萝卜干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四方,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规划先行,破茧成蝶展新姿
渔庄村的华丽转身,得益于精准有力的规划引领。随着江苏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步伐,常州经开区抢抓机遇,率先完成了24个规划发展村庄的行政村规划审批工作,实现了村庄规划的全覆盖。这些规划不仅注重保留村庄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产业、人才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常州经开区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空间规划有机融合,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村民意见,规划团队精准把握了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布局,为渔庄村等村庄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显特色
常州经开区深知,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此,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他们注重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力求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目标。
在渔庄村,规划团队围绕其优越的田园水系资源,定位为“水乡文脉,生态渔庄”,致力于打造成为遥观镇美丽水乡的代表名片。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整治优化人居环境等措施,渔庄村不仅保留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更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
而在金丰村、奚巷村和西崦社区等片区,规划则着眼于其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文物古迹,提出了打造“城乡融合的门户、山水交融的客厅”的目标。通过生态修复、文旅设施建设等措施,这些村庄正逐步成为集休闲、旅游、文创等功能于一体的集中体验区域。
留住乡愁,激活乡村多元价值
在推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常州经开区始终将留住乡愁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他们深知,乡愁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他们注重保留村庄的原有肌理和风貌,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邻居还是原来的邻居。同时,他们还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和文化品牌。
此外,常州经开区还积极探索规划留白机制,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他们深知,只有保持乡村的多样性和活力,才能真正留住乡愁、激活乡村的多元价值。
渔庄村的蝶变之路,是常州经开区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精准有力的规划和坚定不移的实施,常州经开区正逐步将一个个普通的村庄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无限活力的江南水乡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