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作为关键一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向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各地正以实际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已达到3307.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较上一年度同期还有所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多种就业渠道的吸纳作用。61.4%的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实现了务工就业,就业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彰显了我国在保障脱贫人口就业方面的显著成效。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一系列乡土特色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的“村字号”乡村文体艺术活动,如农民诗会、新农人创业分享会、村跑、村舞、“村BA”等,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农民通过这些平台,用诗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用创业故事传递正能量,用体育竞技展现乡村的激情与活力,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文化画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已累计培育近900万人次。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从《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规模农业经营户占比近60%,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生态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曾经,农村环境脏乱差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如今,随着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的稳定保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的提升,村庄环境已经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更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巩固脱贫成果、激发文化活力、强化人才支撑、守护绿色家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