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顺庆区高新大道二段公交站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背着箩筐的菜农、挎着书包的学生、提着药箱的村民陆续汇集,登上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车厢内空调送爽、座椅舒适,半小时后,满载农产品的车辆便驶入城市农贸市场,而另一头,预约的"小黄车"正穿梭在乡间小道,接送村民前往医院、学校与集市。
这得益于顺庆区近年来全力推进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通过优化11条公交线路,投入67台新能源公交车,构建起"幸福公交+微公交+小黄车"三级服务体系。主干线路覆盖5个涉农街道、7个乡镇,108个建制村全部通公交,连偏远村民小组都能通过预约"小黄车"实现便捷出行。
"票价打五折,学生半价,军人、老人和残疾人免费",这项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的惠民政策让群众轻装上阵。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农村客运量突破180万人次,25万城乡群众因此受益。在潆溪街道,菜农老张算起账:"坐公交进城卖菜,一天能省下20元车费,每月多出500元收入。"
从硬件升级到服务优化,改革精准破解了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智能调度系统让班次准点率提升至98%,车辆实时监控保障安全;开通赶集专线、学生专线等特色线路,实现需求响应型服务全覆盖。这些创新举措不仅缩短了城乡物理距离,更拉近了群众与美好生活的心理距离。
当城乡客运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流动的公交车串起的不只是村庄与城市,更是乡村振兴的双向通道。菜篮子直通市场,学生安心求学,老人便捷就医,一幅"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城乡融合图景正在顺庆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