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特殊群体与社会的平等参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安徽省秉持着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有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让“有爱无碍”的理念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
设施建设:筑牢无障碍通行根基
在城市道路与公共建筑领域,安徽省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截至2024年底,全省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与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均达到10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宽敞街道,还是宁静小城的背街小巷,无障碍设施都如同贴心的守护者,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盲道铺设规范有序,轮椅坡道设计合理,无障碍卫生间设施齐全……这些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安徽对特殊群体的尊重与关爱,让他们能够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感受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居住配套:打造适老化宜居家园
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安徽省积极推进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省新建城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达标率逐年攀升。从2022年的91.35%,到2023年的97.5%,再到2024年实现100%,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安徽省对老年人福祉的高度重视。同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各地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2024年,全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45个,惠及居民29.96万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62部。此外,还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更新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3390部,享受公租房保障老年人数达10.6万户。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品质,更让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园中安享晚年,感受到家的温馨与便利。
规范管理:提升无障碍建设品质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安徽省严格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房屋市政工程管理。确保新建工程的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质量。截至2025年一季度,“十四五”期间共完成无障碍公共建筑项目3073个、城市道路项目1234个。同时,注重建管并重,积极探索管养长效机制。逐步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实现城市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通过信息化手段,督促落实无障碍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履行维护和管理责任,保障无障碍设施功能正常和使用安全。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无障碍设施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未来展望:凝聚合力共谱新篇
展望未来,安徽省将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部门联席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体系机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高质量推动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安徽省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将继续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绘就更加美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新画卷,让每一个特殊群体都能在江淮大地上自由、平等地生活,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