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某示范区以“以文促旅”为发展目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让多彩文化缤纷绽放,成功激活了文旅活力引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特色活动频出,点燃群众文化热情
示范区积极扶持和组织全区各类文艺团体,目前已有118家文艺团体活跃在文化舞台上,从业人数达3540人。这些文艺团体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示范区的文化天空。每年,示范区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如“广场舞大赛”“盘鼓大赛”“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艺开之星”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场次达百余场,受众累计均突破50万人次。
在广场舞大赛中,各参赛队伍身着鲜艳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用优美的舞姿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盘鼓大赛上,激昂的鼓点、震撼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磅礴力量;校园歌手大赛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挖掘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示范区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借力传统节日,焕发传统文化生机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示范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传统节日文化的生机活力。
春节期间,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春节联欢会热闹上演,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轮番登场,为群众带来了欢乐和祝福;元宵节时,民俗文化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五彩斑斓的花灯、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清明文化节则通过举办祭祀仪式、诗词朗诵等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孝道精神。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非遗市集火爆,推动传统文化“破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示范区开展“欢乐周末 + 非遗市集”系列活动86期,掀起广大市民打卡热潮,吸引游览人数突破400万人次。
在非遗市集上,开封的非遗项目纷纷亮相,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官瓷等传统技艺让人目不暇接。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还可以亲自参与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非遗市集,开封非遗不断“破圈”出彩,成为全国关注的传统文化IP。同时,非遗市集也为周边商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旅消费的增长。
乡村文化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示范区成立58个乡村文化合作社,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四季村晚、乡村春晚、才艺大比拼等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技能。
在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和风采。同时,示范区还组织开展寻找村宝活动,扶植网红主播,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推荐乡村文化产品,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乡村文化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彩文化是示范区文旅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特色文化活动、传统节日活动、非遗市集和乡村文化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示范区让多彩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激活了文旅活力引擎。未来,示范区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