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富路,生态筑梦行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394

   在时光的长河中,嘎拉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曾经被野桃树“困扰”的小村落,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桃花村”,书写了一部生态与经济共舞、环境与财富同辉的壮丽篇章。而这一切的转变,离不开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的远见卓识与坚定引领。

  观念破冰:从“砍树”到“护宝”

  30多年前,嘎拉村的野桃树在村民眼中并非“宝贝”,反而成了“麻烦”。郊游者翻越围栏、践踏庄稼,让村民们气恼不已,甚至有人提出砍树了事。然而,边巴和几名村干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坚信这树林是老天爷赐予的宝贵资源,必须珍惜。于是,一场观念的变革在嘎拉村悄然兴起。大家经过讨论,决定在桃林间留出一块空地搞旅游,这一决定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嘎拉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5年,嘎拉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开辟赏花空地,收取观光门票。尽管当年门票收入只有两三千元,但这却是嘎拉村旅游发展的星星之火。此后,每年春天组织游客看桃花成为全村的共同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不断丰富旅游形式,拓宽空地、加盖厕所、搭建舞台、组织歌舞表演……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嘎拉村的旅游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规范经营:从“单打”到“集约”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嘎拉村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以前,村民在景区做餐饮、搞开发“单打独斗”,不仅经营不规范,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边巴深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规范经营、集约发展的道路。于是,他带领村民将全部项目收归村集体经营,统一采购物资,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环保。

  每年1月到3月,边巴就带领村民忙碌起来,除草、修剪树枝、清理垃圾……大家像打扫自己家里一样,精心呵护着桃树,为它们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保护了嘎拉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今年4月桃花节期间,嘎拉村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60万元。赏花的门票、群众开的摊位、村里办的民宿……这些收入有力地支撑了村民增收,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桃花带来的财富。

  品质提升:从“单一”到“多元”

  在取得初步成功后,边巴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要想让嘎拉村的旅游业持续繁荣,必须不断提升品质,丰富旅游体验。于是,嘎拉村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了观光天桥、人行步道等设施,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串点成线、连线成面。

  如今的嘎拉村,每到春天,桃树簇簇绽放,如云霞坠地,美不胜收。一个个摊位点缀在道路两侧,文旅产品琳琅满目,本地小吃香气四溢,各种游览打卡点让人流连忘返。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桃花,还能体验到浓郁的民俗文化,品尝到地道的特色美食。嘎拉村的旅游品牌越来越亮,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了雪域高原上一颗耀眼的旅游明珠。

  生态筑梦:从“当下”到“未来”

  “环境是财富,桃花是名片。”边巴的这句话,道出了嘎拉村发展的真谛。在边巴的带领下,嘎拉村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才能让“桃花村”的品牌更加响亮,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如今,这一观念已经深深刻在每个村民的心里,成为了大家共同行动的指南。

  展望未来,嘎拉村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挖掘桃花文化的内涵,拓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相信在边巴的引领下,嘎拉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桃花映富路,生态筑梦行,嘎拉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