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雾还如轻纱般缭绕在安顺小河湾村的上空,周末集市已悄然奏响人间烟火的乐章。跑山土鸡那清亮的啼鸣,似是在向世界宣告着乡村的生机;农家腌菜散发的酸香,勾起了人们对传统滋味的眷恋;现摘菌子的鲜脆气息,更是在晨风中肆意弥漫,等待着城里顾客前来挑选。这个曾经默默“挑菜进城”的小山村,如今凭借一场别开生面的“反向奔赴”周末集市,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寻味乡土的热门“打卡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满池春水。
协同治理:集市热闹背后的精细密码
小河湾周末集市的热闹非凡,绝非是“靠天吃饭”的偶然幸运,而是得益于一套精细入微的协同治理体系。镇政府如同一位严谨的守护者,严把产品质量与市场秩序关,确保每一个出现在集市上的商品都安全可靠,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选购;村“两委”则扮演着日常运营的主心骨角色,精心组织、协调各方资源,保障集市的顺利运转;景区公司则专注于环境卫生的保障,让集市始终保持整洁干净的面貌,为游客和村民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三者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村内那186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宛如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免费提供的49个摊位整齐排列。村民们纷纷摆出带着泥土芬芳的特色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乡村风物的代表,更是村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城市居民穿梭在摊位之间,感受着“赶集”的鲜活与真实,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情的旧时光。在这里,城乡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交流与互动变得自然而亲切。
业态融合:集市催生的农旅新生态
小河湾的周末集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巧妙地串联起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等多元业态,共同托举出“抢货星期六”这一独具特色的崭新IP。这个IP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的魅力。
露营基地里,游客们可以搭建帐篷,仰望星空,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农家乐中,人们品尝着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馨;民宿里,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家一般的感觉。集市与这些业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旅融合产业链。过去一年,小河湾村游客量突破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700万元。这些数据无声却有力地印证了集市作为“流量入口”的强劲活力,它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双向奔赴:城乡要素流动的美好画卷
“以前要挑菜进城,现在城里人开车来家门口买。”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小河湾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河湾以“赶集”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形式为支点,巧妙地撬动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
对于村民来说,集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平台,让他们的农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城市消费者,实现了从“挑菜进城”到“家门口销售”的转变。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让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自身劳动的价值和尊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集市则是他们逃离城市喧嚣、寻味乡土的绝佳去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满足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一个集市,串起了农旅融合的产业链;一场赶集,激活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小河湾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根须深扎在“人”的需求里,只有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乡村的活力生长在“连接”的土壤中,只有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小河湾这样的乡村,在城乡共舞中拔节生长。它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书写属于自己的振兴篇章,用最温暖的双向奔赴,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