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残疾人就业,共绘发展新蓝图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60

   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相关情况展开介绍。会上,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详细阐述了首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第二期行动的特色亮点进行解读,同时明确了中国残联后续的重点工作方向。

  首期行动:三大突破,成效斐然

  回首2022 - 2024年的首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其成果显著,可用“三个突破”精准概括。

  在就业规模拓展上,实现了推动残疾人更为充分就业的重大突破。这三年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高达164.8万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提升了4.8%。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写照,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业技能提升方面同样成绩突出。三年里,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达142.7万人次。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他们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其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85%,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就业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期行动:“三个更”,精准发力再升级

  第二期三年行动方案以“三个更”为鲜明特色,展现出精准施策、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参与部门更广是显著特点之一。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各部门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整合资源,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

  目标更精准体现在明确了对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差异化帮扶路径。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这种精准帮扶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提高就业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措施更加聚焦则突出表现在专设“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围绕制约残疾人就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出政策组合拳,着力解决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例如,加强权益保障能够为残疾人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推进辅助性就业则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了融入社会的途径。

  中国残联:多措并举,助力就业新跨越

  为确保第二期三年行动方案顺利实施,中国残联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协调落实政策措施是首要任务。推动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细化和完善措施,在惠残就业增收方面给予更大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市场主体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凝聚社会力量是关键举措。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汇聚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格局,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完善服务平台是重要支撑。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就业信息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就业信息与残疾人需求的精准匹配,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用好就业工作有关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宣传活动是营造氛围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爱心助残义卖系列活动、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成功案例,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助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环境与社会氛围。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首期行动的成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期行动的精准发力将推动残疾人就业事业迈向新台阶。在中国残联的积极推动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就业前景,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