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巨变的浪潮中,无数人告别熟悉的田园,搬进高楼大厦,开启全新的生活。然而,那剪不断的乡土情怀、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始终是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挂。东津新区六两河社区以守护“根”与“魂”为切入点,唤醒乡愁记忆,让“老根脉”滋养出新风尚,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珍藏记忆,打造“精神家园”安放乡愁
乡愁,是对过去时光的眷恋,是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凝望。对于搬进高楼的居民来说,那份浓郁的乡土情怀需要一个安放之处。六两河社区敏锐地捕捉到居民的这一情感需求,精心打造“精神家园”,让乡愁有处可依。
社区广泛收集居民和摄影爱好者提供的820幅珍贵影像,筑起230米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展陈740件承载着历史的老物件。这些影像和物件,是社区发展变迁的见证,是居民共同记忆的载体。乡愁展览室开放以来,已接待居民逾8000人次,成为了抚慰心灵、凝聚共识的“情感地标”。在这里,居民们可以驻足凝视,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感受社区的沧桑巨变;可以相互交流,分享那些温暖而又难忘的故事,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社区不仅留住了乡愁的温情,更让居民在回忆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榜样引领,优良家风涵养社区文明
文化的融合,既要留住“过去”,更要引领“未来”。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家风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六两河社区连续举办11场“最美婆媳”“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优良家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评选活动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美婆媳”用她们的言行诠释了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让人们在感动中受到教育;“十星级文明户”则以良好的家庭风貌和文明行为,为社区树立了榜样。在榜样的带动下,社区家庭矛盾发生率较以往下降42%,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提升93%。这充分说明,优良家风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家庭关系,还能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将乡愁记忆中的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育出了向上向善的社区新风尚。
法治护航,清风正气筑牢社区基石
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针对部分居民法治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六两河社区开出“法治良方”,为社区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社区开设法律讲堂,“律师进社区”活动风雨无阻开展了30余次。一支由司法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提供上门法律服务超380次,成功指导40余位居民维权。这些举措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法治的清风在社区中吹拂,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在法治的保障下,社区的各项事务能够依法依规进行,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社区的和谐稳定得到了有力维护。
六两河社区的“老根发新芽”工程,是一场文化融合与文明培育的成功实践。它让乡愁记忆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延续和传承,让“老根脉”滋养出新风尚。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不仅留住了乡愁的温情,更涵养了法治的清风、文明的沃土,为“幸福圈”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相信在未来,六两河社区将继续以乡愁记忆为纽带,以文化融合为动力,书写出更加美好的社区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