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岛中部的屯昌县,一场以艺术为媒、以匠心为笔的城乡焕新行动正在上演。从咸六村的油画飘香,到县城街区的创意涌动;从革命老村的红色记忆唤醒,到背街小巷的民生温度提升,这片土地正用创新实践诠释着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时代命题。
艺术浸润唤醒乡土生命力
咸六村的蜕变,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座被誉为"画里故乡"的村庄,将闲置校舍改造成现代艺术画廊,全国画家笔下的田园诗意在此凝结成墙。村民陈益支书指着展墙上《春耕》《丰收》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说:"这些画里不仅有我们的乡愁,更有乡村振兴的希望。"通过打造"吃住教展"一体化的艺术社区,咸六村去年接待研学游客超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一把画笔激活一个村庄"的奇迹。
在屯昌,这样的艺术觉醒并非个例。坡陈村以武术非遗为魂,建成全省首个武术主题民宿集群;南田村深挖红色文化,打造沉浸式革命教育体验基地;青梯村融合黎苗元素,发展文创工坊……12个特色村落如星辰散落,构建起"一村一品"的文旅星座,去年全县乡村游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35%。
匠心更新雕琢城市新空间
乡村焕新的同时,城市更新同样蹄疾步稳。在屯昌美食文化街,创意招牌与骑楼建筑交相辉映,夜市摊位飘着竹筒饭香;金竹园农产品创意街区里,火山岩装饰的店铺展销着油茶、黑猪肉等特色产品;中央绿园小吃街通过"微改造",将闲置绿地转化为市民休闲新空间。这些特色街区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培育出"夜经济""周末经济"等新增长点。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更体现在民生温度上。全县划分的206个"单元格",通过党员干部包联机制实现精准治理。背街小巷新添的停车棚解决了"停车难",休闲广场上的健身器材让老人孩子各得其所。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3000余名"小屯妹·大昌叔"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义诊、环保、助老等服务,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产城融合绘就发展新蓝图
城乡焕新的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屯昌将艺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构建"创作+培训+交易+旅游"的全产业链,吸引12家文创企业落户,带动就业超千人。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文化+商业+民生"的深度融合,特色街区年营业额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城市经济新磁场。
这种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屯昌的城乡格局。当游客在咸六村画廊里欣赏油画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美学,更是产业振兴的希望;当市民在夜市品尝特色小吃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美味,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这种由表及里的焕新,正让屯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