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浪潮席卷金融领域的当下,如何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精准照耀到广袤农村大地,成为金融机构探索的重要课题。山东农担凭借对农业场景的深刻洞察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仓单质押破困局,存货变现通信贷
“多亏了山东农担的仓单质押业务,帮我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大难题。”在2024山东好品金融发布仪式现场,农产品购销客户侯先生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以往,像侯先生这样的农产品购销经营主体,常常因存货积压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却又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山东农担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鲁担仓单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山东农担能够出具标准化电子仓单,将农产品的存货转化为可流通、可质押的信用凭证。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存货状态,确保存货的安全和价值稳定。这一创新举措为农产品购销行业的经营主体搭建起从“存货”到“信用”再到“信贷”的绿色通道。
侯先生仅用一部手机,短短两天时间,就成功获得299万元贷款,及时缓解了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3月,鲁担仓单供应链服务平台已累计落地295笔仓单质押担保贷款,担保金额达7.1亿元,让众多农产品购销经营主体摆脱了资金困境,实现了稳健发展。
客户直通优服务,银行竞标选良方
作为政策性公司,山东农担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致力于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此,山东农担创新推出客户申请、银行抢单的“客户直通”模式,全面推行“鲁担惠农码”。
“鲁担惠农码”作为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地方版在全省广泛推广,成为农业经营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金钥匙”。通过扫描“鲁担惠农码”,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轻松提交贷款申请,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到平台上。众多银行则如同“选手”一般,在平台上“同台竞技”,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和自身产品特点进行抢单。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中银行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让银行能够更加主动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最适配的信贷产品。
截至目前,客户直通共收集需求4.2万笔,接单成功2.4万笔,成功率达5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客户直通”模式的有效性和受欢迎程度,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大田托管兴产业,双闭管理促振兴
除了关注农产品购销行业,山东农担还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山东农担创新打造“大田托管”模式,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建设鲁担智慧服务平台。
在“大田托管”模式下,鲁担智慧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数币钱包等技术实现资金、产业双闭环管理。在资金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和可追溯,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在产业方面,利用数币钱包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该模式还推动了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收益。
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受理担保业务2796笔,累保金额达32亿元。这一成果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还促进了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农担通过场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山东农担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场景和应用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擘画数字普惠金融更加美好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