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理乡村新图景:数字赋能绘就幸福“码”上生活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88

   在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村民李庆翠站在自家整洁的“五小园”前,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和美沱湖积分善治”小程序,向记者展示她刚用200多积分兑换的洗衣液。“现在家家户户都争着打扫院子、美化环境,积分能换日用品,谁不积极?”她的笑容里满是自豪。这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变革,正让五河的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积分制: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治理革命

  大岗村的“积分善治”小程序,是五河县将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12类乡村事务量化为积分,村民只需“随手拍”上传整改照片,经审核后即可获得积分奖励。李洁因精心打理庭院获评“美丽庭院”,用积分兑换了米面粮油;村民王大爷主动调解邻里纠纷,积分累计兑换了一台电饭煲……

  “过去干部催着干,现在大家抢着干。”大岗村党支部书记杨永介绍,小程序上线以来,村民参与率从不足30%跃升至95%,生活垃圾转运率、污水处理率均达100%。更令人欣喜的是,积分制还催生了“庭院经济”——许多村民利用积分兑换的花种、菜苗发展起小规模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二、数字天网:织密乡村治理“安全网”

  五河县的数字治理触角不仅延伸至田间地头,更构建起一张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在沱湖岸边,“智慧渔政”平台通过AI识别技术,24小时监控非法捕捞行为,系统上线后,违规捕捞案件同比下降82%;在乡村道路和公共场所,1.2万个“雪亮工程”监控探头与公安系统联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村”,去年成功预警并处置火灾、盗窃等突发事件23起。

  “以前晚上巡逻靠人走,现在摄像头自动报警,效率高多了。”沱湖乡派出所民警张伟感慨。数字技术还渗透到生态保护领域:全县38个水质监测站实时传输数据,一旦发现污染超标立即触发预警;林业部门利用无人机巡查,森林火灾发现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三、智慧服务: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在五河,数字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的便捷服务。申集镇黄李村建成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不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稻田养甲鱼的精准管理,更搭建起“云上议事厅”——村民通过视频会议参与村务决策,在外务工人员也能实时了解家乡动态。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趟,现在手机点一点就搞定。”村民刘大娘展示着“皖事通”APP上的功能:从医保缴费到低保申请,从土地流转到技术培训,200余项服务实现“指尖办”。更暖心的是,全县199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数字驿站”,配备帮办代办员,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去年累计代办事项超12万件。

  四、产业“智”变:数字引擎驱动乡村振兴

  数字治理的红利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的智慧牧场里,4万头奶牛佩戴智能项圈,产奶量、健康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企业年产值突破11亿元;申集镇的数字渔业工厂通过传感器调控水质,螃蟹产量提升30%,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数字技术让传统农业‘老树发新芽’。”五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晓春介绍,全县已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物联网示范点11个,农业数字化覆盖率达65%。更可喜的是,年轻人开始回流——90后“新农人”李想返乡创办电商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将五河螃蟹卖到全国,去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五、未来展望:构建数字乡村新生态

  五河县的实践证明,数字技术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如今,全县正加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5年前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县域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广“AI+病虫害预警”“区块链+农产品溯源”等新模式。

  “我们的目标是让乡村既保留‘烟火气’,又充满‘科技范’。”五河县委书记金胜庆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数字积分”与信用体系挂钩,让善治行为转化为金融优惠、政策扶持等实际红利,真正实现“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的良性循环。

  从积分兑换的洗衣液到守护绿水青山的“天眼”,从指尖办事的便捷到产业升级的动能,五河县的数字治理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正让幸福生活“码”上到来。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