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返乡创业,投身现代农业、电商直播、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相比城市创业者,返乡青年普遍面临抵押物不足、信用记录不完整、创业经验欠缺等现实困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如何通过金融与政策协同,为返乡创业青年“撑腰打气”,关乎乡村振兴的后劲。
各地在制度框架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一方面,鼓励银行设立“青年创业贷”“返乡创业贷”等特色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利率优惠和适度信用放宽;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创业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青年创业贷款提供担保增信,缓解银行“敢贷”顾虑。同时,税费减免、场地租金减免、培训补贴等政策与金融支持形成政策组合拳,引导更多青年将创意和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法律制度则对担保责任、风险补偿、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既防止财政“兜底”固化,也防止责任不清导致“互相推诿”。
面向未来,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还需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专业化。金融机构在放贷的同时,应联合农业技术部门、电商平台、龙头企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产业规划、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一揽子服务,不断提升项目成功率,降低不良风险。政府和社会组织可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创业孵化基地,为青年提供法律咨询、财务管理等专业支持,帮助他们“看清路、算明账、少走弯路”。只要金融、政策和服务形成合力,就能让更多有情怀、有本领的青年在乡村“留下来、干得好、发展快”,为农村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